公司新闻News
普尔投资陈卫荣:股市“采珠人”
2015-08-15来源:普尔投资
摘要

普尔投资陈卫荣:股市“采珠人”

作者|吴晓波 《福布斯》中文版高级采编
截至2015年4月初,中国基金业协会已登记注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到9,401家。短短4个月时间,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增加了4,000多家。在牛市里,私募基金经理是离股市神话最近的一群人。生活在北上深的他们往往整日西装革履,忙于出席各类会议、论坛和处理邮件,面前的电脑里不间断的播放着新闻和股票走势,他们心中想着的总是如何去战胜市场,管理更多的资产。

不过,厦门普尔投资的总经理陈卫荣看起来并不像这种风格的“华尔街之狼”。虽然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但他整体给人感觉依然比较放松。只有在阐述观点时出现的眉心川字纹,与那时不时变得目光炯炯的眼神,才会突然显露他的肃然与锋芒。陈卫荣也每天看盘,但是他所带领的投资团队一直是以覆盖面很广的实地调研著称,每年他会带队一次,带着研究员们沿着不同的经济板块,调研所有能约到的上市公司。在目前A股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里,普尔投资的数据库里覆盖了约700家,长期跟踪的有100多家。

目前普尔投资旗下有15只基金,除新发基金外,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在110%左右。2007年9月上一波牛市顶点成立至今的普尔一号,至今收益374%;2008年3月阴跌开始成立的普尔二号,至今收益405%,算是牛熊转换之间收益逐年稳步上升的例子。尽管业绩良好,但普尔投资的业内口碑却与它的公众知名度成反比,偏居厦门的低调作风让他们隐没。



陈卫荣是一个非常坚持自己节奏的人,采访中他几乎从不沿着记者的发问进行解读,而是笑一笑说:“你听下去,我会谈到这个问题。”他始终坚持按照自己所规划的时间轴来重现他所有理念、策略的形成与落实。大概也是这种风格,让他在8年前创业时没有选择一线城市,而是偏安于厦门这个兼具慵懒与创新气质的闽南都市中。“我不希望在一线城市中被市场的氛围裹挟着往前走,而是希望找一个地方安静地思考,打造我理想中的团队风格。”


陈卫荣的父亲1978年就开始从商,他自幼生活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浙江商圈。在从物理本科专业毕业后,他选择了浙江大学经济系攻读硕士,当时他只是模糊感觉到,“当民营资本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后,金融投资推动未来社会进一步升级。”实习期短暂地当了一段时间的财经记者,毕业后他进入申银万国研究所,负责对所服务的公募基金在内的大型机构客户提供决策意见。3年后他开始创业。

创业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着眼于传统证券机构与私募基金从业员的收入差距,而是在经过了对投资领域的全貌了解后,陈卫荣希望创立一个投研一体化的团队,来验证他对于中国股市投资的方法论,以及和主流私募基金不同的运营模式。

他回忆,自己的投资理念形成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至深。在2004年前后,中国投资界流行学习巴菲特,但一位投资界前辈却说,他可以结合自身知识跨界的特点,去学习巴菲特的合伙人芒格运用跨行业的经验、多学科交叉的格栅思维与数据分析的投资方法。而另外一位朋友,则让他形成了更深刻的风险概念,这位投资前辈二十多年投资生涯始终满仓,历经多次大级别的牛熊,却获得惊人的投资回报,这个例子说明,仓位管理也许很重要,但投资也一定有更重要的事情在影响着长期回报率,“亏损只是已经实现的风险,而投资中真正的风险是不了解盈亏比例的分布,是对投资对象的无知。”

巴菲特与芒格的不同可以从不少经典案例中看出来,早年巴菲特认为最好的投资方法是投资“廉价股”,他在早年低价收购美国运通和华盛顿邮报等公司的交易中赚到大钱。尽管芒格也主张在企业股价极低之时果断地采取投资行动,但他认为,相较于价格,更应该看重的是企业的品质。在巴菲特后期投资理念的转变和重塑方面,芒格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比如巴菲特一直遵循“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熟悉的行业”的原则,连上世纪90年代的高科技热潮都未曾让其破例,但芒格却推动了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并且在持股6年后,比亚迪的股价涨幅超过4倍。

所以陈卫荣的投资过程中,少了其他中国“巴菲特信徒”那样浪漫的价值投资情怀,而是通过建立足够的数据库、模型、系统组织,来实现科学的动态估值与定价逻辑,并以此作为投资的根据。

换言之,他不会自我设限于“3800点以上就要空仓,2000点以下就该进场”这种交易规则,也不喜欢简单总结自上而下、板块轮动之类的方法论,而是根据行业前景的评估、不同公司的动态估值来决定是建仓、加仓还是减仓这个股票。而且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普尔投资的仓位始终保持重仓,大部分时间都在70%以上。

陈卫荣之所以给自己的公司起名普尔,即英文中“pearl”音译,他的调研是为了在股市的大海中淘到不被人注意的珠贝,收获未来大放异彩的明珠。而不只是为了验证某些信息,让研究员打个电话,或者参加联合调研,去上市公司听一下投资者会议。

从2009年开始,陈卫荣每年都会带领研究员实地走访各地的上市公司。2009年他带着团队,奔波在新疆、甘肃、宁夏、河南等地,1个多月内深入调研了50多家上市公司。最后挖掘出青松建化、广汇股份这些后来的热门股。当时正是四万亿启动,很多人会看好钢铁,但陈卫荣却认为,钢材在突然的爆发之后,仍然会重回产能过剩的旧路,普尔以对宏观风险的认知来控制组合的系统性风险。而基建的大量增长、金融危机后人们对水泥股的相对悲观,使得青松建化这个南疆水泥龙头当时的动态估值看起来非常便宜。后来青松建化从11块附近最高涨至26块多。再加上对包钢稀土等新能源行业股票的参与,使得这一年普尔投资旗下基金的收益开始转正,并且从此一直维持正收益。

大概是因为知识结构相对跨界以及接地气的调研方式,陈卫荣在投资逻辑上会更为注重对宏观政策后续演变、落地后的行业预判,而不是简单关注刺激政策的指向。也是因此,他认为四万亿后虽然资金充沛,但类似平安、万科等龙头公司由于行业变迁的原因,很难再复制从前的股价辉煌,后来楼价虽然涨了一两倍,但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确实如他所预测。而针对中国的高铁热,当别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中国铁建、中国南车这样的直接受益者时,他却认为高铁建设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应该是客货分离后的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由此挖掘了铁龙物流。

他调研时也不会只看那些被追捧的热门股票,只要能约到的上市公司都会去看,即使是盈利不佳、股价表现很糟糕的公司。比如他看过一个做眼镜的传统行业公司,当转型可穿戴设备后股价就迅速飙涨,虽然他不参与这种类型的股票,但却也能非常清晰理解市场其他参与者的逻辑。按照每次调研带着两个研究员,每天一个人看两三家公司的效率,为期两个月的调研他可以获得80-100家上市公司的一手资料,并能对感兴趣的公司做出初步定位。

“每天开会,和上市公司打打电话,在电脑前分析各种技术与消息,是一种投资人生;背上行囊,坐着火车一家家地与上市公司面谈,调查市场,也是一种投资人生;不能说哪种人生更好,只是我们更享受这种过程。”陈卫荣说。

此后的长期调研中,普尔投资又陆续挖掘了科大讯飞、北纬通信等互联网股份,并且在2013年成为传媒股行情的重要参与者。那一年的前三季度,传媒板块整体累计涨幅超过140%,位居各行业之首,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了2.15%。到了2014年随着私募基金法例的修改,以及公司团队投资风格的成熟,普尔投资的规模开始扩容。

如果认为普尔投资只是以密集的实地调研、科学的动态估值取胜,那只是看到的表象。与很多私募基金追求高收益与规模扩张不同,理性的陈卫荣一直取舍有度,喜欢笑称,“这个市场最后拼的是人品”。

在牛熊转换之间,财富就像沙子,被风吹来又吹走。陈卫荣坚持普尔投资要遵循“一致、前瞻、灵活”三原则。一致是对内、对投资人、对合作伙伴说法始终如一,信息披露透明,而他们选择投资组合的原则也永远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在经历市场考验时,让投资人和合作伙伴信任并支持;前瞻是寻找从小行业发展为大行业的机会;灵活则是根据宏观环境,为自己的投资永远预留余地,采取灵活的投资组合。无论是2007到2008的牛熊转换,还是2009-2013的长期横盘,这三原则帮助普尔投资实现了科学的风控,“让别人的困扰成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机会。”

另外一个取舍有度的表现,是普尔投资的“小而美”定位:当运作的基金规模达到15亿初始基金份额,管理资产规模20亿-25亿元时,会对产品封盘。因为陈卫荣认为“规模是业绩的天敌。我不看别人怎么做,我自己坚持适度就好”。他还坚持,私募基金应该是私密的、高端的、可传承的投资产品,不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快消品。随着一些互相认同理念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逐渐到位,普尔投资今年估计就会进入封盘阶段。

在所有的投资管理公司中,陈卫荣最想做成的是Capital集团的样式。CapitalGroup作为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延续了80年。在公司里他要求所有人都读一本书——《长线——资本集团的成功之道》,陈卫荣希望Capital的多元投资顾问制下投资与研究之间和谐可持续的关系,可以为普尔投资所借鉴。

如今普尔投资在TMT、医药、食品饮料、周期股等方面的研究团队都开始逐渐成熟,陈卫荣希望打造一个能理解普尔的投资逻辑、认同它的方法论与上述三原则的团队,但并不要求他们完全复制自己的操作策略,“我教的不是投资技巧,而是培养他们对市场的感知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获取信息变得更容易,比如蓝思科技、暴风科技这些科技新贵,一上市就以连续涨停震惊市场,“采珠”也许变得更加困难。不过陈卫荣认为,诸如雪球等股票交流平台的出现,解决了信息搜集与帮助决策的问题,但市场是人的聚集,不是机器的聚集,专业的团队对于庞大信息的筛选与处理更有优势,只要坚持自己的特点就不怕。

5,000点之上,普尔投资依然淡化仓位管理的色彩。无论牛市还是熊市,它认为总会存在行业、个股的投资机会,并喜好以中长期持股来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只会在面临大的系统性风险时,采用适当调节整体仓位,套期保值等方式加强灵活性。不过普尔投资却始终坚持一点,从成立至今,他们一直不鼓励客户融资来参与普尔产品,也相当节制地使用各种工具和杠杆。

从人追钱的辛苦,到钱追钱的刺激,中国人的金钱观短短几年间经历了一次刷新。在钱潮涌涌的社会热浪中,小心操作手中的钱成了中国人的当务之急。可是我们听谁的?陈卫荣的做法是:我不强求你听我的,但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让你认识到我是值得信赖的。

本文为福布斯中文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editor@forbeschina.com